您的位置: 首 页新闻动态 → 正文
阅读新闻

柳斌杰《求是》撰文:开创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日期:2011-02-2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用全会精神武装思想,统一认识,指导实践,推动改革,确保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走在前列,进一步开创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总结经验、凝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总署机关四分开的方案,39个企事业单位两万多人分离出去。2003年,中央决定在35个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新闻出版单位就有21家。我们大胆探索体制创新,全面完成了试点任务,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新鲜经验。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了9个分类实施方案,明确了分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按照先抓印刷厂、新华书店的改革和一批中央部委出版社、一批高校出版社、一批地方出版社的改革,再抓一批经营性报刊单位转企改制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落实了出版单位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2009年年初,总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经过8年的努力,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得到全面落实,新闻出版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是加快转企改制,打造了一批合格的市场主体。全国528家经营性图书出版社中有435家已完成转制,93家正在进行转企改制;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完成转制;非时政类报刊转制1069家。转制后的企业联合重组,形成出版企业集团29家,期刊集团4家,发行集团24家,上市公司41家,资产、销售过百亿的有5家,改变了市场主体缺位的状况。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培育公共服务主体。坚持深化人民出版社、党报党刊等事业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体制机制、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和服务能力。49家党报党刊集团剥离了印刷、广告、发行、三产等经营性资产,组建了报业经营公司。推进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单位的改革,实施民汉文字出版分开和专业基地化管理,加大投入和赠阅力度,提高了各类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供给水平。三是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已经全面进入印刷和发行领域。在全国35.7万家新闻出版企业中,非公有制单位超过32.4万家,占机构总数的90.8%;其中,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投资印刷企业2500多家、书报刊发行企业40多家,有效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发展。四是坚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新闻出版总署于7年前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十一五期间,出台、修订了26种法规规章,废止了100多项不再适用的规章和文件,精简、下放了60多项审批权,新闻出版总署在中央国家机关第一个建立了公开、透明的行政审批集中办理中心,一站式服务基层和群众。改革了书号、条码、CIP、软件、版权等管理办法,免费服务、方便基层。
  改革激发了活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大发展。2009年,生产图书30万种、70亿册,出版发行报纸439亿份,出版期刊31亿册,电子书76万本,网络游戏、文学出版物700多万种。一批精品力作面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植物志》、《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等重大成果受到党和国家表彰,1000多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政治理论读物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创造精神产品的同时创造了物质财富,2009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其中,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增加值达1660亿元,占同期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1%。全行业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总额893.3亿元,纳税总额为620.3亿元。新闻出版不仅是新闻、宣传的主阵地,也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
  回顾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历程,有四个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解放了生产力,使传统新闻出版业焕发了新的活力,生产能力大大提升。目前,我国日报出版规模居世界第一,图书出版品种与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印刷复制业居世界第三,网络学术出版居世界第二。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使新闻出版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现已形成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手机等媒体出版和印刷、复制、发行等为主的,包括教育、科研、版权代理、物资供应、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区域布局上,已经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版权、出版、印刷、物流和数字出版基地,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促进了公共服务。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打造精品力作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东风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五大公共服务工程,延伸了农村、基层、边疆的服务网络。重点工程基金每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