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特色鲜明的好刊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读后
郝诚之
高等院校的学术刊物是办学理念的一个缩影。审读完《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2期,感到他们“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办学目标明确。该校保留和重视师范型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和中国特色教学方法研究的优良传统,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独树一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为了保持内蒙古“高级师范人才摇篮”的优势,坚持以研究现实为主、研究教材为主、研究师资为主,开辟的八个栏目都很有特色,如“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史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研究”、“语文教与学”、“理科教与学”、“教育技术学”、“师资建设”等。
本期给人的深刻印象是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呼应古今,融汇中西,有历史厚度。如对中外人才教育战略进行比较,选登了《“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教育思想的差异分析》,以日本为例,说明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为继承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发表了《先秦儒家思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我国文本阅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培养中国特色的教育家并弘扬其精神,刊载了《浅论“民众教育之母”——俞庆裳的生活教育》,努力倡导教育科学的人文关怀、文化自觉和教化合一。特别是为强调方法论,突出全面教育,文理兼顾,重视了文理科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体现了“国以民为本,民以教为先”的治国理念和以思维科学引领教育事业的正确导向。
鉴于21世纪各国未来人才争夺的制高点是高素质人才的拥有和启用,比的是综合,拼的是智慧,因而,今后如能把专业教育与社会责任结合,把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把培养普适人才和领军人才结合;让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互补,教育学与创造学、人才学、管理学互补,更有利于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方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目标。
—— 摘自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内蒙古审读》2009年3期